引金融活水 筑工业强国之基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支持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我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此过程中,金融的支持作用至关重要。金融体系的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制造业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影响到产业升级的速度和质量。
《意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以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及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意见》明确的时间表和目标,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业领域,金融体系将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意见》提出了针对性支持举措。
首先,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和攻关,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多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关键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专家指出,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金融的支持将为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中长期融资能够满足技术研发的长期性和高投入需求,而“绿色通道”则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快速融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此外,通过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的硬科技项目,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其次,《意见》提出,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对此,专家分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金融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更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培育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金融的支持将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助力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政府投资基金和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的参与,将为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再者,《意见》还要求,健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关授信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集群聚集和专业化发展,推进贸易结算、资金管理、投融资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举措,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做强国内大循环。
为了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意见》还提出,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鼓励金融机构打造复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个方面的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深化产融合作,完善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