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城市运输车辆地标:爱你有点难

日期:2012/06/18   来源:《卡车》周刊   作者:梅振
  摘要:“在中国,卖卡车是最难的。”东风公司朱福寿总经理这样感慨,“假如你能把卡车卖好,那你就可以做好任何事情。”
      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卡车业生存的不易。确实如此,卡车是这些年汽车行业里被治理最多的,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也是最多的。多头管理,让企业和用户无所适从。
      一辆中国卡车,从诞生就要经历重重关卡:重卡行业的资格准入制度抬高了制造门槛,让许多希望进入重卡领域的企业望车兴叹。公告目录、合格证、环保公告一个都不能少。从生产线上开下,需要满足环保要求和燃油消耗限值以及各地不同的上牌政策才能顺利上牌。卡车上路运营后,也是交警、路政等重点关注的对象。
      回顾这些年卡车行业的相关法规政策,真可谓步步惊心。谁把握住了政策,谁就把握住了市场。政策对卡车厂家的影响太大了:国Ⅰ转国Ⅱ,推迟半年;国Ⅱ转国Ⅲ,由EGR引发的真假国Ⅲ之争议,让许多卡车企业措手不及等等。近年来持续的计重收费让轻量化成为潮流,但为了满足那些不通过计重收费路段或者非公路行驶的用户需求,厂家又不得不推出轻量版之外的重载版和标准版卡车。这些是有中国特色的卡车市场,在国外是没有的。这么复杂的整车产品线,除了按吨位分车型,还要按自重和配置用途再细分,足以把外国同行整晕,让他们对中国卡车市场望而生畏。整车公告并不是统一的,全国公告之外有些城市还有当地的环保公告,仅仅通过全国公告不能在当地卖车上牌,还需要通过当地的环保公告,这又给卡车企业的认证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燃油消耗限值规定的出台,本意是为了推广节油车型,提高经济性,节能减排,但是导致许多企业和经销商库存的车型无法销售,造成浪费,与节能减排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关治理政策的出台,其出发点都是善意的,是为了促进卡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有时候操之过急或者一刀切,全国许多地方执行的力度和标准也不一样,就为卡车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烦恼,让卖卡车成为难事。
      此次北京城市运输车辆地标的出台,无疑为卖卡车又制造了一些难度。假如监管不到位的话,很多措施又会流于形式。EGR“真假”国Ⅲ已经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欧洲很多城市的货运车辆并没有“绿标”和城市货运标识,但它们的城市物流井然有序,车辆运行良好。
      北京地方标准规定了城市中心区从事经营性货运汽车的类型及运输范围、技术要求、标志标识和检验方法。按地标规定的执行时间计算,目前距正式法规执行还有近2年的缓冲时间。那么,对于在2014年4月1日以后,仍不能符合《标准》的城市配送车辆,北京公安交通及运管部门,将不予发放通行证和营运证。也就是说,未符合标准的配送车辆将不得上路。标准涉及内容之全面,限定标准之严谨,已具有国际标准惯例特点。那么如此严格的《标准》作用何在呢?据测算,一辆载重量为2吨的轻卡可以完成4辆轻客的货运量,这表明,客货混运不仅效率低,而且加剧了道路拥堵、城市污染,为交通安全带来隐患。政府相关领导表示,标准正式执行后,将严厉打击对黄标车上路行驶、客车拉货等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在政府的有力监管下,企业协同响应、物流用户对自身发展不断提出要求,积极贯彻实施标准不仅可以提高车辆技术水平,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货运车辆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还可以规范车辆燃料限制,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提高空气质量、降低PM2.5值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于地标政策的前车之鉴是,一些城市对出租车型的要求太高,导致黑车的盛行和猖獗,反而扰乱了客运市场。地标的出台是好事,若是能够严格执行效果将会更好,让卖卡车和用卡车的人不再为难。
文件阅读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