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对“中国制造2025”的三点误读

日期:2017/03/2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日前,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质疑以《中国制造2025》推动的产业政策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符。该商会相关负责人还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国内和国外市场份额指定了精确的目标,这令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人感到担忧。

在3月11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针对外界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予以回应。

日前,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质疑以《中国制造2025》推动的产业政策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符。该商会相关负责人还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国内和国外市场份额指定了精确的目标,这令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人感到担忧。

对此,苗圩回应道,首先,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制定和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未来还将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也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

他指出,在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为了发展本国制造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相关文件,比如美国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等。

而且,目前发达国家在一些技术和产品方面对中国实行严格限制出口,“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抬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先进技术和产品有巨大的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加快推进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以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种装备、工业品的需求。

“有些设备和产品,西方对我们是禁运的,国内市场又急需,如果我们不做,何以说满足经济发展?何以说满足民生需求?何以谈到保护国防安全?”苗圩一连串抛出三个问号。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新兴产业的开发取决于市场前景、消费需求以及价格和预期收益率。一些发达国家对部分商品设置过高的价格、不时实行禁运,恰恰倒逼了后来者的赶超。部分国家将太多精力放在为别国设置障碍上,中国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此外,针对上述报告提出的“设定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的质疑,苗圩解释道,“我们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追求这一指标,在文件发布以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又发布了一个绿皮书,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所引用的绝大部分指标都是在绿皮书上发布的。但是,绿皮书在发布时已声明,这些指标是预测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没有约束作用,更不是政府行为。”

中国欧盟商会在报告中还举了一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例子,称相关政策要求欧洲企业以先进技术换取近期市场准入,造成欧企的巨大压力。

对此,苗圩回应,《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他说,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条件提出,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该要求不只针对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防止部分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空子,用买来的总成件拼装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这样既损害了用户利益,也伤害了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

苗圩再次强调,“掌握技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中国境内设立研发中心,或者一定要将这项技术转让到中国来,也可以在境外母公司设立研发中心。“众所周知,政府对国有企业也不会有这种强制力,更何谈要求外资企业强制转让技术呢?”他反问道。

苗圩说,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中,外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强调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我们和德国签署合作协议,就《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已经建立了合作机制,并且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等一些细分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苗圩在澄清误读的同时呼吁,中国欧盟商会应该正确理解、看待这个问题。(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