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报告:过半数东盟受访者积极评价中国企业

日期:2017/11/2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整体向好,未来十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东盟地区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地区的认知度高达70%。”近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在发布《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17(东盟版)》时,提到了上述三个“70%”。

“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整体向好,未来十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东盟地区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地区的认知度高达70%。”近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在发布《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17(东盟版)》时,提到了上述三个“70%”。

11月1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7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同期发布了《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17(东盟版)》。

此次发布的“东盟版”是中国企业海外形象的第四次调查。为全面客观了解海外民众对中国企业的看法,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过去三年里先后发布了“亚太版”、“一带一路版”和“中东欧版”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调查时间是2017年6—8月,访问样本共计3000个,涵盖了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六个国家,每个国家采集500个样本。

报告显示,东盟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其中,50%的东盟受访民众认为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31%认为中国经济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对本国经济起到积极影响的超过60%。值得一提的是,高达90%的印尼和菲律宾受访民众认为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在中国企业与当地合作方面,旅游业、基础设施和加工制造是最受期待的三个领域。具体来看,印尼有较多的受访民众期待与中国企业在医疗卫生上进行合作;泰国的受访民众更倾向于和中国企业在物流运输和环保方面的合作;马来西亚的受访民众更关注能源资源方面的合作;菲律宾的受访民众则聚焦金融和林业开发等。

报告还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地区的认知率达到70%,

而且表示“比较了解”的受访者占比33%。其中,45%的泰国受访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有较高的认知水平。

“之前我们发布过中国国家形象的全球调查,G20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均认知度不到20%,而在东盟地区高达70%,这是中国企业的实际贡献促成的。”于运全说。

总体看来,超过半数的东盟受访民众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经济、全球经济、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贸易合作和互联互通方面。其中,较多的印尼受访民众认为“一带一路”是很好的全球性公共产品,而越南的受访民众则更担心“一带一路”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于运全介绍,此次调查通过考察企业在责任、公平、可信、成功这四个维度的表现来综合评价企业形象。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各维度得分高于在其他地区的得分。其中,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成功维度得分最高,而责任维度的得分在这四个维度里是最低的。

“成功主要指企业经营成功,得分高达71%,对比我们之前对中东欧国家的调查,要高出20多个百分点,中东欧的这一得分大约是49%,数据说明企业形象建设有可喜进展,其中泰国和马来西亚对中国企业形象的认可度更高,越南的评价相对低一些。”于运全表示。

而且,高达57%的的东盟受访民众认可中国企业对当地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供更便宜的商品,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资金投入。其中,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企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调查显示,中国产品最突出的优势是价格便宜,而最大的不足是假冒伪劣产品过多。

媒体是东盟民众获取中国企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超过七成受访者通过互联网获取中国企业信息。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电视和报纸、图书、杂志等传统媒体。

从媒体反应来看,中国企业在东盟当地的媒体报道量和日本、美国企业基本相同,明显高于俄罗斯和印度企业。媒体评价较为客观,报道量处于良性增长的态势。需要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危机公关能力。

此外,此次调查选择了159个在东盟地区有业务经营、产品销售的中国企业,覆盖能源、互联网、装备制造、金融、家电、交通运输、电信运营、信息技术等行业,并发布“东盟地区中国企业最佳海外形象企业榜单”。

从行业看,上榜企业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数码通信、汽车制造和家电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联想、中国银行、阿里巴巴、华为、小米、海尔、中国银联、中国航空、TCL、百度、海信、中国东方航空、奇瑞、中兴等都在榜单之列。

于运全认为,下一步中国企业形象应该有一些新作为,具体包括继续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政治沟通能力,着重在社会关系、公共关系、文化沟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力。同时,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对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至关重要。(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