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认识机械工业的不平衡不充分?

日期:2018/03/0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五次会员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蔡惟慈表示,机械工业最直接、最核心的“不平衡不充分”之处,是“低端产品大量过剩,高端产品明显不足”。不同领域的业内人士应结合自身岗位,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分析,找出具体着力点。此外,他还提出了如何衡量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致思路。

“聚焦‘不平衡、不充分’之处着力,可以加快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五次会员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蔡惟慈表示,机械工业最直接、最核心的“不平衡不充分”之处,是“低端产品大量过剩,高端产品明显不足”。不同领域的业内人士应结合自身岗位,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分析,找出具体着力点。此外,他还提出了如何衡量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致思路。

蔡惟慈表示,十九大报告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论断是针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而言的。因此,认识机械工业的“不平衡不充分”,首先也须从供给市场的产品角度去分析。然后,围绕供给市场产品“不平衡不充分”的外围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这样才能找到行业发展工作的直接痛点和间接痛点,并在此基础上更有的放矢地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他表示,机械工业最直接、最核心的“不平衡不充分”之处,是“低端产品大量过剩,高端产品明显不足”,尤其是“高端基础机械和基础零部件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所谓“高端”,不仅指产品有高技术含量,也包括产品的高质量;不仅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产品”,也包括看不见但对用户十分有价值的“软产品”,即附加在“硬产品”上的高效应用软件和各种贴心服务。

“不平衡不充分”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有不同表现。业内人士必须结合自身岗位,做进一步的延伸和细化分析,以便找出各自的具体着力点。

比如,从大类主机行业分析,“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包括:仪表、机床、农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格外明显;汽车产量大,但自主水平不高等。因此,汽车、仪表和机床已经成为排在进出口逆差前三位的薄弱行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这三个行业相对于其他主机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继续从主机行业之间的比较往下延伸,可以发现某一个主机行业内部的各子行业之间,甚至每个子行业内也存在很多的“不平衡不充分”之处。因此,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分析亟待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此外,将机械产品中的基础产品与主机进行比较,基础产品短板非常突出,基础薄弱已成为机械工业“不平衡不充分”的最突出表现。高端基础机械和基础零部件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广大用户对机械工业的最大不满之处。

“要破解这一矛盾,必须狠抓强基工程,不仅可解基础产品总需求不足之渴,更能做实优势高端主机,使其免遭空心化之祸。”蔡惟慈认为,“强基”是当今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中之重。

他总结道,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业内人士,必须分析出自己工作范围内“不平衡不充分”的痛点,才能明确各自的努力方向。因为“不平衡”,所以要“调结构”;发现了“不充分”之处,就明确了要在哪里“补短板”。

解决了现阶段的“不平衡不充分”,还会在新领域出现新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持续推进“调结构”和“补短板”的过程中,机械工业将逐渐逼近并最终实现“由大变强”的中国梦。

如何判断机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蔡惟慈表示,初步判断,有五方面的衡量标准:一是较快的优势品牌成长度;二是较高的经营效益和效率;三是较好的结构和业态模式;四是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比较好的规模成长势头。

他认为,中国机械工业是否由大变强、进展大不大、快不快,最终取决于高端机械的品牌形象能否为市场所认可,这是最直接且关键的观察点。所谓“高质量发展”,必须落脚到这一点上。为此各地各企业要层层分解任务,尤其是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要主动认领任务、争挑重担,将攻高端、补短板的目标落到具体产品上。

而且,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同时,须避免过度炒作“智能制造”概念。推进智能制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以能否提高效益为检验标准,谨防出现“智能制造热、创新驱动难、工业强基冷”的倾向。

他同时提醒道,“大”是“强”的构成要素之一。因此,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装备提供方——机械工业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工业平均增速。多年来,机械工业增速一直快于GDP,也快于工业平均水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机械工业仍应保持较好的产业规模成长势头。

“虽然经济学家判断,我国工业化高峰期已经过去,现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且机械工业多数实物形态的产出量增长也确已明显趋缓,但相比于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机械产品的升级空间更为广阔,所以客观上产业规模(价值量)也具有较长久的增长可能。”蔡惟慈举例道,汽车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最后,他补充道,上述五方面的衡量标准还只停留在初步讨论阶段,在此基础上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细化为评价“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大体与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评估指标体系相近。”他说。(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