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一季度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警惕工业投资增速下滑趋势

日期:2018/05/0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在世界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质量、效益、结构同步提升的良好开局。

在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在世界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质量、效益、结构同步提升的良好开局。

虽然工业生产增长平稳,但工业投资的增速却有所回落。对此,多位经济分析师担心,微观层面反映的经济情况不如宏观层面乐观,目前的工业经济增速或将不可持续。

好中存忧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好中育新的运行态势。”黄利斌总结道,稳的基础牢固,进的步伐稳健,新旧动能转换有序推进,质量、效益、结构稳步提升。同时,好中存忧,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与去年同期持平,比年初工信部确定的预期目标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1%,比去年12月加快5.3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3月以来的回落趋势。“应该说实现了增长和效益同步。”黄利斌说。

进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对化解3000万吨过剩钢铁产能的年度任务进行了分解,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加快落实。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新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新动能加快培育成长。一季度工业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9.6%,快于整体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智能、绿色、高端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速分别为139.4%、15.2%和29.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9%,城市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通信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均超过70%。

同时,行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发展预期持续向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经连续20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3月,大中小企业PMI均进入扩张区域,3月当月小型企业PMI比2月回升了5.3个百分点。

黄利斌提醒道,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各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存在差异,国际贸易发展仍然失衡,地缘政治风险此起彼伏,这些都加大了当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

从国内来看,产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长期存在的一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外部环境冲击交织叠加,加大了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度。

“这就是我所说的好中存忧,有经济周期的问题,有结构性的问题。”黄利斌说,“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冷静观察,及时研判,沉着应对,争取主动,努力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

投资低迷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的工业投资增速仅为2%,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微观层面反映的经济情况有好有坏,并没有宏观上工业增速大幅反弹那么乐观。”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姜超认为,工业生产反弹缘于短期因素,主要归功于电力、钢铁等少数行业,未来或将不可持续。

黄利斌分析,工业投资增速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致,此外,也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因素。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工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和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投资活跃。

“在制造业投资较为疲软的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还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制造业以及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速。”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经济师张超提醒道,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升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将加大,未来有可能拉低第二产业投资增速。

张超预测,依靠政策刺激和国有企业主导的增长模式已面临边际回报下降,3月数据说明国有企业增长的高点已过,若民营经济生产和需求的复苏仍不见起色,未来工业增加值将难以维持高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工业转型升级仍然需要有适度的投资强度。”黄利斌强调,“下一步,工信部将多措并举,稳定工业投资,促进工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他提到了四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重大工程,研究制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指导性文件,滚动编制工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继续推动产融对接合作,支持重大项目的技术改造。

二是加大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补短板力度,着力引导社会投资更多地投向工业,有效推动制造业投资结构的优化。

三是激发制造业领域的民间投资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各种障碍,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修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建立完善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