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我国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不平衡加剧 苏闽浙强势领跑

日期:2019/11/13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11月1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常年领跑的江苏江阴再次夺冠。《报告》显示,我国工业百强县(市)主要聚集在东部省份,以江苏、山东、浙江为重地,以江苏、福建、浙江为高地,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格局。

近年来,我国工业百强县(市)区域分布不平衡有所加剧,东部百强县(市)不断增加,东中西部县域工业竞争力差距有所加大。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经济带县(市)工业活力持续增强,工业竞争力总体呈上升态势。

11月1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常年领跑的江苏江阴再次夺冠。《报告》显示,我国工业百强县(市)主要聚集在东部省份,以江苏、山东、浙江为重地,以江苏、福建、浙江为高地,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格局。


苏鲁浙为百强重地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活跃样本,县域工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的散状乡镇工业,到90年代中后期以园区工业为主的县域块状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部分县(市)加快融入都市圈或城市群并演变为区域网状经济,县城工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千亿级县(市)加快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迭代更新。

《报告》称,工业百强县(市)是县级行政单位工业发展的典型样本和先进示范,贡献了全国16.7%的工业增加值,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含78个县级市、18个县和4个旗,行政面积合计20万平方公里,人口8980万人。GDP合计达到8.9万亿元(人均GDP 99509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万户,从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工业增加值4.3万亿元。

从具体分布情况看,苏鲁浙为百强重地,三省占据62席。其中,江苏入围县(市)数量占据首位,达到25个;山东、浙江紧随其后,分别为19个和18个。从位次看,苏闽浙湘陕强势领跑,均有县(市)入围十强。

按系统聚类法测算,2019年工业百强县(市)可分为四个梯队:前六名构成第一梯队,7-30名构成第二梯队,31-57名构成第三梯队,58-100名构成第四梯队。榜单显示,六强格局总体稳定,全部位于苏闽浙,其中江苏占据六强中的四席,江阴、昆山常年领跑。

《报告》还提到,千亿级县(市)引领县域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数量上看,千亿级县(市)达到30个,经济总量约占全国5%。并且,工业在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70%县(市)跑赢全国工业增速。


县域发展不均衡

值得关注的是,县域工业发展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县域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为区域分布不均衡和经济成果共享水平不平衡。一方面,从工业百强县(市)在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布来看,东部占据绝对优势,2019年进一步增加到74个。近年,东中西部县域工业竞争力差距有所加大,强县主要集中在苏闽浙等省份。另一方面,从人均经济总量看,百强县(市)人均GDP达到99508.6元,人均GDP最大的县(市)是最小的8.5倍。从收入水平看,百强中60%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万至5万元之间,最高的县(市)是最低的2.6倍。从财力来源看,百强县(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7018元,最高的县(市)是最低的21倍。目前财政收入紧缺的县市未来经济增长可能受到制约。

其次,新旧动能接续难。一是传统产业转型“阵痛”加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约束倒逼等大背景下,很多县(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压少钢铁、焦化、水泥等原材料行业的过剩产能,短期内这些行业增长受限,对工业增长形成拖累;部分以汽车、装备为支柱产业的县(市),受行业市场影响短时间无法有效释放需求。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尚需时日。多数城市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起步期,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总量偏小,往往缺少超大型龙头企业支撑,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短期内难以填补传统产业去产能的缺口。

此外,创新结构不合理。一是创新意识与创新需求不匹配。新形势下,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打造县城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但对绝大多数县域来说,相当一部分企业满足现状,忽视科技创新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也不愿意承担创新风险。二是创新资本和人力等要素不匹配。受制于区位、产业层次、公共服务水平等,多数县市更侧重于对资本、设备的投入,对高端人才培养、研发人员培训等投入不足。三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不匹配。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之间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但受制于科技人员层次、平台基础和科研经费管理能力等,创新产出及科技成果专业化仍较为不足。例如,百强县(市) R&D经费支出占全国R&D

经费支出的10%以上,但专利数占全国专利数的比重不足9%。


推进区域协调融合

基于上述现状,《报告》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推进区域协调融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心城市具有集聚效应,对周边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要以城市群形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不断拓宽城市群经济发展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县(市)融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辐射范围,共享协调发展红利。同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

二是增强内需拉动作用,加快培育新增长点。继续发挥投资对工业增长的关键作用,围绕技术创新、技术升级需求,加大工业投资,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标杆,大力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智能化水平,扩大工业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同时,以供给侧品质提升促进消费扩大升级。

三是加快创新环境培育,加大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单建、多企联建、产业共建、平台代建等多模式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研究院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此外,还应加快大院大所落地集聚,加大人才及创业团队引进力度,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