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1.5万亿元消费需求被抑制 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释放

日期:2020/03/3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此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节期间,总体看,对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工业,对生产能力影响不大。而且,1—2月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后期弥补损失的机会较大。“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1—2月国内生产需求下降,就业物价压力上升。如何看待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形势和后期走势?3月23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对此进行了解读。

他表示,此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节期间,总体看,对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工业,对生产能力影响不大。而且,1—2月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后期弥补损失的机会较大。“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

疫情影响总体可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出口分别下降24.5%、20.5%和15.9%,调查失业率突破6%,物价指数继续在5%以上高位运行。同时,疫情加大了金融市场波动,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只有35.7%。

“这次疫情冲击的广度和深度是超预期的,但从主要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而且部分影响反映了抗击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需放大其负面影响。”盛来运分析。

由于春节在1、2月,春节前后约有20天企业生产活跃度不高,加上部分寒冷地区不易施工,导致1—2月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主要指标占全年比重较小。

从生产看,一季度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体现在畜牧业和蔬菜生产上,农业增加值占全年的比重不足13%,1—2月占比更小;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年比重约14%。从需求看,1—2月,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年比重不足9%;出口占比约14%。

“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的经济损失。”盛来运说。

他还表示,1—2月,经济虽然受到了较大冲击,但生产能力未受到影响,多年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1—2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万亿元。为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显示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消费被延迟或抑制,疫情过后有可能出现补偿性增长。通常1—2月是消费旺季,这次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的冲击较大。保守估算,1—2月,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减少超1.5万亿元,旅游、住宿、交通、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减少超过1万亿元。

“有些商品和服务消费如餐饮、交通出行等具有季节性,难以回补。而汽车、服装、金银珠宝、日用品类等商品消费以及一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或冻结,”盛来运表示,“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改

“我国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已经走出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有序推进,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疫情冲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盛来运从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疫情没有伤及“筋骨”。此次疫情爆发正值春节期间,总的看对需求的影响大于供给,对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工业,对生产能力影响不大。

1—2月,乙烯、粗钢、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增长5.6%、3.1%和2.2%。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也表现突出,不仅扛住了疫情的冲击,而且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稳定了社会预期。1—2月,金融业生产指数逆势增长4.5%。

与此同时,复工复产扎实推进,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显示,截至2月29日,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比一周前提高1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工率比一周前提高12.5个百分点。3月2日,全国快递业务量比一周前增长18.7%;保障大宗物资的整车公路运输流量为上年同期的61%,比一周前提高19.8个百分点;全国铁路装车已恢复至节前正常水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月第一周乘用车日均零售仅811辆,第四周已恢复至1.6万辆。

二是新经济新动能较快成长。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和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压力之下也蕴含巨大潜力和机遇,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爆发式增长,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2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同比增长3%。一些产品逆势增长,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1—2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8%;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7%、45.1%和31.4%。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潜力和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外资外贸好于预期。在世界经济放缓、贸易保护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国贸易增速下降并不意外,但1—2月实际运行情况要比预期的好。

1—2月,外贸进出口下降9.6%,明显好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外贸业务也在好转。据海关数据监测,2月外贸进出口值逐旬提升、企业申报报关单量逐旬递增。1—2月,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6%,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表明外贸结构继续优化。同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

四是补短板强弱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疫情发生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减税降费。1—2月,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增长22.7%、2.5%和3.4%。初步估算,各项阶段性减免政策举措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8000亿元以上。

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实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农业和企业复工复产。

五是疫情防控斗争凸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定了改革发展信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步调一致,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