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联手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六方面24条物流降成本举措。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读,当前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较为突出,下一步,一方面要巩固物流降成本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要重点从完善社会物流体系运行入手,着力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水平,打造物流降成本升级版。
物流成本高问题依然突出
物流业贯穿一二三次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保持稳步下降,有效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据统计,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14年的16.6%降至2019年的14.7%;工商企业物流费用率从2014年的8.3%降至2018年的7.9%;物流绩效水平在全球160多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6位,在同等收入水平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较为突出,不能有效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物流成本出现阶段性上升,不利于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和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分析,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较高,与第一、二产业占比和经济外向度高,区域产业、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内陆纵深广阔、地形复杂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同时,物流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和衔接不足、物流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政策环境不完善等制约因素更不容忽视,这也是造成当前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水平偏高,以及运输费用中装卸搬运费用比重较大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看,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三”,即“三难”,用地难,融资难,通行难;“三多”,管理条线多,收费项目多,税收负担多;“三低”,铁水运输占比低,标准化水平低,行业集中度低;“三不畅”,基础设施联通不畅,铁水干线通道不畅,信息互联共享不畅。
该负责人表示,从物流降成本工作全局看,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完善、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及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我国物流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至更合理水平,但短期内,制造业物流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快速发展,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物流降成本工作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特别是随着物流降成本工作不断深入,部分领域成本下降空间已相对有限。
提出六方面举措
为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国家发改委同交通运输部等13个部门广泛听取商贸和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行业专家及相关行业协会意见建议,研究起草并报请国务院印发了《意见》。
《意见》围绕“减负降本、提质增效”总目标,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提出六方面24条物流降成本举措。
一是降低物流制度成本。从完善证照和许可办理程序、科学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维护道路货运市场正常秩序、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停靠管理、推进通关便利化、深化铁路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和制约物流降成本的关键环节改革。
二是降低物流要素成本。从保障物流用地需求、完善物流用地考核、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等方面出实招硬招,进一步推动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等制约物流降本增效的突出问题。
三是降低物流税费成本。从落实物流领域税费政策、降低公路通行成本、降低铁路航空货运收费、规范海运口岸收费、加强物流领域收费行为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物流领域减税降费力度。
四是降低物流信息成本。从推动物流信息开放共享、降低货车定位信息成本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解决近年来物流企业特别是公路货运企业反映的“信息成本高”问题,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智慧物流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五是降低物流联运成本。从破除多式联运“中梗阻”、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物流设施高效衔接,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六是降低物流综合成本。从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培育骨干物流企业、提高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积极发展绿色物流等方面综合施策,补短板、强弱项,将物流降成本工作向纵深推进。
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
相关负责人解读,《意见》一方面聚焦行业反映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物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出台实施新的细化实化措施。另一方面,着眼于加强不同领域、不同物流环节的衔接转换,推动以压缩绝对成本支出为导向的“数量型降成本”向以完善物流运行体系为导向的“效率型降成本”转变。
由于物流降成本工作领域广、条线多,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发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协调解决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围绕贯彻落实《意见》,国家发改委近期将重点开展五方面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同时,着手研究制定2021—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二是布局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面向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整合集聚存量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存量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支持生鲜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三是加强应急储备设施建设。结合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研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急储备设施,加强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能力,为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和复工复产期间出现的短期和局部物资短缺、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供应链弹性不足。对此,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文件,拟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五是组织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两批共56家示范物流园区,在发挥骨干园区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提高物流体系运行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新一批示范物流园区遴选等工作即将研究启动,将进一步促进物流园区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何珺)
- 12-15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物流..
- 03-16国家发改委给物流业复工..
- 08-01?阳光电源牵手普洛斯打..
- 04-18一季度我国运输与物流需..
- 11-06江城首亮相 冷链专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