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主要指标继续改善 但经济还未回归正常水平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我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生产需求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因素逐步增多,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总体上符合预期。
如何评价5月经济表现?二季度经济增长能否转正?全年稳就业目标能实现吗?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读。
工业服务业实现增长
“工业服务业实现增长是5月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之一。”付凌晖分析,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正增长。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提高至73.2%。同时,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上月为下降4.5%。从相关指标看,5月,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上月加快,服务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
数据还显示,消费投资继续改善。一是市场销售回暖。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0.8%,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二是基本生活品消费继续增长,升级类商品消费较为活跃,汽车和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零售改善。三是投资降幅明显收窄。1—5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6.3%,比1—4月收窄4.0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3%,收窄5.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均由降转升。
同时,新动能不断增强。一方面,数字经济持续升温,“直播带货”等异常火热,助力网上零售加快发展。1—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比1—4月加快2.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3%,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1—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1—4月加快2.6个百分点。5月,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圆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
国家统计局通过快速调查了解到,企业复产率继续提升。5月底至6月初,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比4月底提高2.9、9.2和7.5个百分点。
此外,市场预期保持平稳。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6%,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均连续3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其中,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7.9%和63.9%,比上月上升3.9和3.8个百分点,保持在较高景气区间。
“当然也要看到,尽管5月主要指标继续改善,但从当月看不少指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从累计看多数指标仍在下降,表明疫情冲击损失尚需弥补,经济还未回归正常水平。”付凌晖强调。
仍面临困难挑战
“二季度以来,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境外疫情肆虐,世界经贸严重萎缩。”付凌晖表示,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化增长需付出更大努力。
国际方面,二季度,WTO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为87.6,创历史新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额将比一季度下降26.9%。国内方面,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受到制约,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4.8%;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7.4%。而且,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所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尚有不确定性。
他同时指出,从后期情况看,推动经济持续复苏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宏观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新动能持续壮大等3个方面。今年我国为企业新增减负预计超过2.5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这些政策将继续支持后期经济恢复。
“上述情况说明,二季度经济恢复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困难挑战,经济增长能否转正还要看6月经济恢复情况如何。”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用好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力促国民经济稳定复苏。
失业率环比略降
值得关注的是,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付凌晖解释道,调查失业率比4月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经济运行逐步改善。生产需求持续好转,为就业规模扩张、就业保持稳定奠定了基础。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连续2个月增长,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降幅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降幅均连续收窄。
二是就业优先政策成效显现。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有力保障了就业大局稳定。
三是员工复岗情况持续好转。快速调查显示,5月底6月初,员工复岗率超过80%的规模以上企业比重比上次调查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服务业企业比重分别提高0.6和1.7个百分点。
他同时强调,尽管调查失业率略降,但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一是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招聘用工需求下降,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疫后恢复较慢,吸纳就业受到一定影响。1—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同比少增137万人。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二是就业不充分现象较为明显。5月,约1.2%的就业人员处于在职未就业状态,高于往年正常水平;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比上年同期减少0.2小时。
三是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大。5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上升1.7和3.3个百分点。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何 珺)
- 12-23国家统计局:京津冀区域..
- 12-17国家统计局:我国工业用..
- 10-14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仍..
- 08-12国家统计局:2018年我国..
- 04-28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