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实现良好开局 新动能乘势而上育先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李锁强近日撰文表示,面对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挑战,我国服务业经济尽显强大韧性,新动能彰显蓬勃活力,幸福产业增进民生福祉,全年总体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服务业“稳定器”作用明显。初步核算,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609680亿元,比2020年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5.0%。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分别高出第二产业13.9、16.5和1.4个百分点。2021年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62115亿元,同比增长4.6%,两年平均增长5.6%。
从企业生产状况来看,经营实现稳定恢复。2021年1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0%,两年平均增长5.3%。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0.8%,比2021年1—10月加快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3.9%,比2021年1—10月加快0.1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均实现盈利。
从服务业投资看,扩张态势延续。2021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20年增长2.1%,两年平均增长2.7%;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064.9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为78.9%,比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从服务贸易看,增长保持较快速度。2021年1—11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6767.8亿元,同比增长14.7%;服务出口22364.4亿元,同比增长31.5%,服务进口24403.4亿元,同比增长2.6%;
贸易逆差同比下降69.9%,大幅减少4731.2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2021年1—11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总额20428.3亿元,同比增长13.5%;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出口增长较快,金融服务的进口快速增长。
在服务业以韧克难开新局的同时,新动能发展行稳势好。首先,服务业新动能持续激发。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比2020年分别增长了17.2%和4.8%,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7%和5.3%。
其次,服务业新业态蓬勃发展。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实践中与更多服务业场景加速融合,新需求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助力商品消费提档升级和服务消费提质扩容。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20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20年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13.4%,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快递市场规模加速扩张,行业发展迈上千亿元新台阶。2021年,完成快递业务量1083亿件,比2020年增长29.9%,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对全球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50%。
再者,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数字化转型空间,制造业与服务业持续融合、互促共进。2021年,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年均值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2020年1—11月,规模以上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3%,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6个百分点。工信部数据显示,工业软件发展迅速,2021年1—11月,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0.1%,比2020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占软件产品收入比重达9.7%,比2020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此外,重点服务业领域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20年增长7.9%,高出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5%,高出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8个百分点。2021年,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2%。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7.6%、18.1%和17.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8%、14.5%和13.1%,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两年平均增速4.0、3.7和2.3个百分点。
李锁强还提到,幸福产业快速发展。例如,“银发经济”迎来加速期,适老技术和产品不断开发,养老服务量增质升,产品供给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成为提振消费的亮点。
“服务业发展前景可期。”李锁强说,2021年1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0%,比11月上升0.9个百分点,服务业经营活动恢复步伐总体有所加快。
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航空运输、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保持在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继续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假日消费彰显发展优势。2022年元旦小长假亮点颇多,新年“开门红”折射了我国消费市场的活力和内需市场的潜力。重点商圈客流量明显增长,北京市52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35%,上海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同比增长12.8%。
李锁强表示,2022年,随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王 君)
- 11-02前三季度服务业动力不减..
- 05-30第三届全国电子信息服务..
- 03-29十三部门联手实施九大行..
- 04-27为什么服务业增速下滑幅..
- 12-032019中国技能大赛—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