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能源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业属性

日期:2022/04/02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绿色低碳发展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能源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业属性,我们要抓住能源属性切换的历史机遇。

在近日召开的2021浙江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开幕式暨智能制造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以《绿色低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讲话。他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能源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业属性,我们要抓住能源属性切换的历史机遇。

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为此,2021年11月,我国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5个方面主要目标。

那么,对于制造业来说,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石勇提到了3点。

一是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深化调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轻纺食品、能源冶金、石化汽车产业的轮番登场,一轮一轮推动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随着传统制造业的红利逐渐消失,需要新的外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二是保障制造业产业安全。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对制造业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好准备。“有人将‘零碳时代’的到来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方式、生产体系、经济格局都会发生重大变化。”石勇说。

他还指出,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仅占全球制造业规模的6%,为日本的1/2,美国的1/4。但入世以后,中国制造业犹如插上了翅膀。从入市到现在,中国制造业规模保持了12.8%的年均增速,日本是1.9%,德国是1.8%,美国是1.4%,英国则在原地踏步。目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规模占比约为30%,是美国的1.7倍,日本的2.8倍,德国的4.4倍。

“制造业是耗能大户,也是排碳大户。未来制造业,要么低碳,要么退出!”石勇说,电力热力(51%)、制造业(28%)、交通运输(10%)是中国碳排放主要行业。

谈到绿色低碳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他表示,首先,能源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业属性。能源供给将由以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为主转变为以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为主,能源生产从主要依靠资源转变为更多依靠装备,使得能源由过去的资源属性转换到制造业属性。在新能源方面,中国在全球并不落后,甚至在光伏发电和风电上,处在全球领先位置。因此,我们要抓住能源属性切换的历史机遇,

其次,绿色低碳发展可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与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相对应的是,能源消费侧将全面推进电气化,即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能源消费侧电气化的趋势,必将引起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萎缩,同时,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再者,产品竞争要素也将发生变化。“各类市场主体要深刻地思考自身在碳中和进程中的定位,特别是战略考量,一定要顺大势而为之。”石勇表示,“之前的垄断优势,如果不利于碳减排,之前的技术优势,如果不能实现减碳,之前的优质资产,如果是高碳属性,都将被这场席卷全球的绿色浪潮摧垮。”

此外,低碳奖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2021 年 3 月10 日,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议案,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税,预计该措施将自 2023 年开始实行。

石勇认为,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要从多方面着手。既要有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又要有标准、环保、安全等政策约束,还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