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巩固中国海上风电市场龙头地位 电气风电2021年营收利润双增长

日期:2022/04/11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近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作为首家国资拆分上市股,其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度报告备受外界关注。

近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发布2021年年报,作为首家国资拆分上市股,其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度报告备受外界关注。

年报显示,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及产品技术优势、数字化赋能降本增效及一体两翼的业务布局,2021年,电气风电实现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营收利润双增长。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电气风电实现营业收入23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8%。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3010.9兆瓦,累计在手订单7945.5兆瓦。报告期内,实现销售风机1084台,其中陆上风机384台,海上风机700台。

电气风电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控股子公司。2021年5月19日,电气风电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国资拆分第一股”。分拆上市后,电气风电成为上海电气下属独立风电核心业务上市平台,借助上市融资渠道,加大对风电产业核心技术的投入,进一步做大做强风电业务板块。

可以看到,电气风电离上市时立下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海上风机制造商与服务商、国内先进的陆上风机制造商与服务商,电气风电立足风力发电机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以及在服务业务方面的经验积累。经过长期发展,目前,电气风电具备国内较强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设计能力,其中,陆上产品基本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海上产品通过产品许可、二次开发、自主研发,掌握了先进的海上风电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运维能力。

一直以来,电气风电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坚持“市场需求引领”和“前沿技术带动”双轮驱动。一方面,重视数字化、智能化战略的规划、投入、实施与落地,重视对风电市场前沿趋势的把握;另一方面,借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其主营业务产业形态、经营形态、价值形态的升级和再造,巩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年报显示,2021年电气风电研发投入同比增加65.26%,完成开发多款海陆产品。特别是其把握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与向深远海发展趋势,积极部署海上15兆瓦级以上产品预研,推进海上漂浮式技术开发,完成了半潜式混凝土单点系泊基础概念设计。加强核心部件技术穿透,加大可靠性研究及技术降本力度,自主研制的百米级海上风电叶片S102顺利下线,并逐步应用于新的产品平台,在技术方面取得有效提升。

同时,电气风电还发布了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终端&远程听诊系统、风场监控系统、新一代场控系统、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系统、智能诊断软件平台和风电场数字化设计平台等7款数字化产品,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数字化风场解决方案。

为更好地迎接风电市场全面进入平价时代,电气风电坚持通过技术优化及创新推动成本下降。其中,其重点研发半直驱传动技术路线,形成了应用承载性能更高的双TRB轴承的集成半直驱传动链,相比传统的半直驱传动链,尺寸更小,扭矩密度更大,技术优势强势凸显。

坚持“一体两翼”战略布局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风电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电气风电坚持以风机整机销售业务为“一体”、风资源开发和服务业务为“两翼”的业务格局实现业务联动。

一方面,电气风电持续加大新能源资源获取力度。数据显示,2021年,电气风电完成签订22吉瓦新能源项目开发协议,其中600兆瓦已列入省级重点开发计划,此外,已取得100兆瓦项目核准,为业务后续持续稳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报告期,电气风电在建项目装机容量200兆瓦,自持风电场累计并网容量达99兆瓦,并逐步实施包括西安、乌兰察布等地的风电项目建设,合计装机79兆瓦。

另一方面,电气风电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务经营体系,在以大容量的新型风电机组替代老旧的小容量风电机组、旧机组改造、叶片加长等业务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电气风电充分借鉴欧洲先进运维母船设计经验,启动定制“驭风”“祥风”两艘运维母船,以全面提升运维服务竞争力。报告期内,电气风电全年完成出质保期的项目共75个,较去年同期增长59.6%,质保期外服务业务新接订单同比增长86.8%。

为进一步推动风电高质量发展,电气风电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探索“风电+”的发展路径。2021年5月,电气风电首个工业园区级的集风、光、储、充一体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广东智慧能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实现商业化运行。

面对未来,电气风电表示,将持续打造“一体两翼”业务格局,积极拓展风资源开发与服务市场,探索综合能源业务,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视关键组件技术研发,继续提升企业的多元化盈利能力。(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