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我国汽车产销快速增长 商用车恢复不及预期
2022年的前三季度,乘用车与商用车的销量表现可谓“大相径庭”。乘用车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谷后,在政策助推下迅速回暖;而商用车持续下行趋势,表现低迷。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完成了267.2万辆和26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1%和25.7%。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63.2万辆和19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4.4%,增速较1—8月分别扩大2.6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表现尤为亮眼。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0.9万辆和233.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7%和9.7%,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2.7%。1—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20.6万辆和169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4.2%。
相比之下,商用车销量依然不理想。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3万辆和27.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5%和7.9%,同比分别下降15.6%和12.5%。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22.3万辆和2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5%和14.4%;客车产销均完成4万辆,产量同比下降3.1%,销量同比增长1.1%。
1—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2.6万辆和248.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6%和34.2%,降幅较1—8月分别收窄1.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214.3万辆和22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5%和35.3%;客车产销均完成28.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和23.9%。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5万辆和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93.9%,市场占有率达到27.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7.8万辆和5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8%和77.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万辆和16.9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3辆和202辆,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6.8%。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
出口方面,9月,汽车整车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73.9%。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5万辆,同比增长85.6%;商用车出口5.1万辆,同比增长32.6%。新能源汽车出口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1—9月,汽车整车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
中汽协同期发布的汽车产业景气指数显示,2022年三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70,较二季度提高34点,回升至绿灯区,汽车产业处于正常区间运行。具体来看: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比上一季度提高了7.94点,说明三季度汽车产业运行显著回升;先行合成指数同样处于回升态势,表明未来汽车产业运行持续向好。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日中汽协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明确表示:“商用车恢复不及预期。”
事实上,两年前,商用车曾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商用车产销首超500万辆。产销分别完成523.1万辆和5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8.7%。此后,商用车产销就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并持续至今。2021年,商用车累计产销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2022年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下降38.5%和41.2%。
业内人士分析,与乘用车是消费品不同,商用车属于生产资料,用户需要依靠商用车去挣钱。这意味着,一旦用户不挣钱,商用车产业就会陷入低迷。
陈士华则分析,去年同期重型国五柴油车产量较高,至今仍有小部分车辆有待消化,并且蓝牌轻卡库存车辆消化也较为缓慢,加之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基建启动较慢,建设速度不及预期,因而货车产销同比降幅较大。此外,上半年的疫情对旅游、客运和城市公交车的需求影响较大,导致客车市场也持续低迷。
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突破4000万辆,国五及以下车型市场保有量占比超过90%。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商用车减碳降碳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并在商用客车方面已取得一定新能源化成果。该报告预计,近几年支撑商用车销量增长的政策红利逐步减弱,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期。预计“十四五”末期,国内商用车市场销量将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总量逐渐稳定在450万辆左右。(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