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机械联罗俊杰:我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需破解三大挑战

日期:2022/11/2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近日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要更清醒地认识并妥善应对面临的多方面挑战。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领域。在近日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要更清醒地认识并妥善应对面临的多方面挑战

罗俊杰说,近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国际形势巨变的复杂局面下,我国汽车产业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发展持续向好。

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产销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均超过去年全年的数据,市场占有率达到23.5%,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自动驾驶产业化应用进程提速。截至今年9月,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为411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3%。全国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超过1600张,开放测试道路超过8500千米,测试总里程超过3700万千米。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已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多场景的示范应用。11月初,工信部和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驶入快车道。

出口方面,数据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今年1—9月,我国汽车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超过去年全年201.5万辆的出口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欧美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两大增量市场。2021年,我国汽车对欧洲出口增速高达204%,对北美出口增幅也超过100%。这表明我国已经迈入世界汽车出口大国的行列,并且产品的品质不断进步,海外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我国汽车产业的法制化进程有了新突破。由工信部等部门研究起草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多部门协同监管逐步形成合力,车辆生产管理的法制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罗俊杰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条件,站在新起点,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并妥善应对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首先,产业融合发展急需破局。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方向。汽车产业从有界向无界发展,但行业间有机融合、同步壮大的机制尚需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新业态仍待探索。

其次,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风险正在加大。部分国家吸引制造业回流,世界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汽车芯片供给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者,国际化发展面临挑战。当前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汽车市场虚弱,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罗俊杰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凝心聚力,笃行不怠。他针对上述产业现状提出3点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锚定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整车龙头企业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提升汽车产业配套体系的包容性,加快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支持创新能力强、有独门绝技的相关企业进入汽车行业,赋能产业发展。

同时,加快完善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进一步提升汽车生产管理法制化水平,完善退出机制,强化丰富管理手段,淘汰落后违规企业,释放行业资源。地方政府要树立长远眼光,服务产业发展大局,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破坏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律,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与主管部门共同营造公平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是汽车企业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战略研究,保持战略定力,加强风险分析和识别,科学研判内外部复杂环境与发展趋势,合规生产经营,降低国际化风险。围绕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社会责任和产品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塑造品牌形象,打造“百年老店”。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契机,聚焦芯片、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新体系电池、车用操作系统和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持续提升自身能力,优化供应链布局,适应消费变革,灵活应对市场。

三是相关产业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金融机构、产业基金应进一步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产融协作,构建安全畅通的投融资渠道。相关高校应加快汽车产业的跨学科建设,建立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需求的多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各行业组织应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对接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做好行业自律。(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