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风电引领乡村绿色振兴 绿色能源绘就农村发展新蓝图

日期:2024/05/2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秦海岩强调,在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首要原则。政策的推进需要精准施策,灵活选择收益分享方式、并网方式、用地方式和风电机组技术。这不仅是对风电行业的新担当、新使命、新责任的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双赢的重要举措。

近日,一项在风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正式出台,它标志着我国风电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指出,这一政策不仅为风电行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更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将风电项目的收益分享给村集体,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该行动与农村能源革命相结合,推动了农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农村用能水平,加快了农村电气化进程,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秦海岩强调,在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首要原则。政策的推进需要精准施策,灵活选择收益分享方式、并网方式、用地方式和风电机组技术。这不仅是对风电行业的新担当、新使命、新责任的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双赢的重要举措。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旨在通过创新的开发利用模式,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村企合作,将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在秦海岩看来,这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独特之处在于,紧密关联于解决村集体的收入问题,这使其与其他普通能源项目显著区别开来。

该项目是在能源主管部门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协同推进下,采用“共建共享”的合作新模式,着重推动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培育其“造血”功能。

当前,风电项目已展现出广泛的经济可行性。据中东南部地区风能资源的测算,每台5兆瓦的风电机组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5万元的收入。这一可观的收益不仅能迅速提高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水平,还能为村集体带来长达20年的稳定增长来源。更重要的是,风电项目能盘活乡村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及农村集体性资产,让原本闲置的资源焕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秦海岩表示,为了实现风电项目的这一潜力,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包括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地选择“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的收益分享方式。对于投资能力有限的村集体,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入股、提供劳动力等方式参与项目,确保村集体和农民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而对于那些具备一定投资能力的村集体,则可以通过农村合作社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参与风电项目的投资,提高在项目中的占股比例,进而按股比分享收益。

在风电项目开发过程中,并网接入问题一直是个需要精心评估的关键挑战。由于农村地区电网接入条件相对较差,且用电负荷较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在并网方式上需要更加灵活。对此,秦海岩指出,根据项目规模和当地电网结构,可以选择在合适的电压等级进行接入。对于小规模项目,可以利用现有变电站、配电系统资源进行分散多点接入;而大规模项目,在电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建设升压站等设施,实现更高电压等级的集中并网。

为推动绿色电力更直接地支持农村发展,秦海岩建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让“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生产的绿色电力能够直接供给附近用户,降低农村产业用能成本,实现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应以“新增消纳能力”作为电网接入的唯一条件,而应以提高绿电占比为首要考虑,加速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和乡村振兴。

在风电项目的建设中,土地资源并非主要限制因素,而是更多地受到规划计划指标控制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然而,我国农村拥有大量零散未利用土地,据测算,全国适宜风电建设的土地在扣除不可建设区域后,仍有约100万平方千米的潜力空间。因此,秦海岩建议,在严格遵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可以充分满足风电项目的建设需求。

风电作为一种发电技术,其节地特性尤为突出。目前,风电普遍采用圆锥塔筒,其地下基础部分深埋,不影响耕种,而露出地面的承台部分占地有限。随着技术的进步,如“预应力构架式风电塔节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风电项目的土地占用。这种技术使得风电项目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秦海岩表示,在农田上安装风电机组时,通过合理的机组排布和间距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结合农业设施用地开发风电,如利用机耕路、灌溉沟渠等上方空间安装风电机组,实现了风电与农业的双赢。

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中,风电机组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因此,秦海岩强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标准要求的安全测试与评估,还需在设计中增加额外的保护措施,形成完善的安全管控体系。

首先,提升机组设计与配置要求,确保机组在乡村环境中稳定运行,并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安全风险。这包括配备监控及保护系统,如叶片振动和载荷监控、塔架振动监控等,以及针对结冰场址的叶片覆冰识别、保护和快速除冰设计。

其次,增强机组的环境友好性,降低对乡村环境的影响。在选址时应避开敏感区域,并计算光影和噪声对周边建筑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最后,机组应具备与当地电网条件相匹配的适应性能力,以确保在电压等级较低的电网端或局域微网内稳定运行,避免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秦海岩强调,“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事关落实乡村振兴和农村能源革命国家战略,必须结合各地农村实际,做到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实施。相信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动,风电必将为乡村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