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加速可再生能源与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山东省“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日期:2024/05/2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预计到2024年,山东省风电装机将达到2700万千瓦,到2025年达到3000万千瓦,展现出山东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发力的决心和行动力。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三个十大”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提出在未来两年中,将加快风电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实现海陆并进。计划围绕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和鲁西平原地区陆上风电带打造,加快推动相关项目建设,同时实施风电场改造升级,提高风电资源利用效率。预计到2024年,山东省风电装机将达到2700万千瓦,到2025年达到3000万千瓦,展现出山东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发力的决心和行动力。  

《“三个十大”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中,风电产业的加速发展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标志着山东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更是对山东乃至全国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为了确保这一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山东省已制定了详尽且周密的执行方案,以保障风电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其中,《要素保障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将进一步促进风电项目的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推动山东省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计划针对山东省范围内统筹布局的海上风电项目,规定项目建成投产后所产生的能源增量,将按照50%的比例由省级层面进行统筹分配,剩余的50%则直接留给项目所在市。对于登陆点和并网点分别位于不同市的海上风电项目,其能源增量将按照各25%的比例,分别留给登陆点和并网点所在的市。

高端装备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旨在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山东高端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重点措施包括:一是创建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培育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形成雁阵形集群发展态势。

二是发展核心产业集群,聚焦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壮大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与增材制造、智能家电和船舶海工装备等核心产业集群,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是打造特色区域品牌,针对淄博、枣庄、东营和潍坊等城市,根据其独特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培育医疗装备、中小机床、风电装备、石油装备、动力装备、农机装备、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特色船舶核电装备、打印设备、汽车、节能环保装备、高端轴承、轻量化铝材和电驱动系统等特色区域品牌,促进各市优势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和品牌化建设。

通过实施上述行动计划,山东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高端装备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的总体目标则是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跃升发展,实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45万亿元左右;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万亿元左右。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该计划设置了4项任务。一是海陆并进发展风电。围绕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加快推动山东省管海域项目建设,建成渤中G一期等项目;积极开展国管海域项目前期工作,待具备条件后及时启动项目建设。围绕打造鲁西平原地区陆上风电带,加快推动菏泽、聊城等6市首批集中式风电项目落地,适时启动第二批项目开发建设。实施“以大代小、以新代旧”,有序推进陆上风电改造升级,提高现役风电场资源利用效率和发电水平。

二是做优风电装备产业。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实施省级“窗口指导”,推动风电产业错位发展、联合发展。紧盯国内头部企业,引进落地一批“龙头型”企业、“补链式”项目,打造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条。重点在烟台、东营、威海、滨州等市布局建设风电装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建成5~30兆瓦风电机组试验及生产线,具备海上18兆瓦级、陆上10兆瓦级大容量风机批量生产能力,开展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试验应用。

三是塑优一批产业集群。聚焦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烟台市新能源、泰安市新能源等雁阵形集群,培优塑强淄博氢能、威海核能等未来产业集群,加快东营海上风电装备、海阳核电装备、泰安“泰山锂谷”等园区建设,强化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人才招引支持,推动“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好一批产业地标。指导各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势突出、特点鲜明的特色产业,打造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烟台)、太阳能小镇智慧光谷(德州)、中国氢谷(济南)、东方氢岛(青岛)、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淄博)、鲁氢动力城(潍坊)、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枣庄)等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发展后劲足的产业地标,形成相关领域产业发展新高地,擦亮“风光齐鲁”“山东氢能”等品牌。

现代海洋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为山东省海上风电发展制定了目标,到2025年,山东省海上风电并网规模达到600万千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将着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围绕高技术船舶、海洋新能源、深海高端装备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每年在各类省级科技计划中布局20项左右关键核心技术和国产化攻关项目。围绕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装备、超大型散货船绿色智能水平提升、漂浮式海上风电、智能化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深远海养殖等新型海工装备,布局适应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前沿海工装备。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实现省管海域项目“应开尽开、应并尽并”。

强化用海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盘活用海闲置资源,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消化围填海存量资源;做好用海项目手续办理,主动对接用海企业加快项目审核,全力服务核电、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和港口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强涉海工程环评审批服务,促进新兴产业政策落地实施,指导山东省沿海各市做好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等涉海工程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