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3年电力行业稳健前行:供需平衡,新能源引领增长

日期:2024/07/22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2023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起点,电力行业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迈出坚实步伐,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贡献力量,推动电力源网荷储全链条发展跃升至新高度。

2023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起点,电力行业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迈出坚实步伐,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贡献力量,推动电力源网荷储全链条发展跃升至新高度。

在这一进程中,电力行业不仅实现了电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的双重飞跃,还显著提升了各类用户的电力获得感。面对能源电力安全的重大挑战,电力行业全力以赴,通过增强供应链弹性和韧性,有效缓解了年初及年末部分地区的供电紧张状况,坚决守护了民生用电的安全底线,确保了电力生产供应与系统运行的整体稳定。

《报告》详尽阐述了2023年我国电力行业的供需态势,指出全国范围内电力供需总体保持平衡,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供需偏紧。2023年,我国高温干旱、洪涝台风和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电力负荷屡创新高,最高达到13.45亿千瓦,比2022年最高用电负荷增长4.3%。年初受来水偏枯、电煤供应紧张等因素叠加影响,少数省份在部分时段供需形势较为紧张;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各省份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为近年来最好情况;2023年末我国多地出现大范围寒潮、强雨雪天气,近10个省份电力供需形势偏紧,部分省级电网通过需求侧管理等措施,确保电力供需平衡。

总体而言,2023年电力行业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下,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全年稳定运行。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电力保供措施,电力行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提高电力保供能力,坚持政企联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通过提升机组顶峰发电能力、加强省间余缺互济、实施负荷侧管理等措施,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保供,守牢民生用电安全底线,电力系统全年保持稳定运行。

在电力消费领域,2023年我国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2238亿千瓦时,较上一年度增长了6.7%,增速不仅逐季攀升,还同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更是超出了GDP增速1.5个百分点。人均用电量也实现了显著提升,达到6538千瓦时/人,同比增加422千瓦时/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达到年内峰值,同比增长10.0%,这主要得益于经济活动的全面回升以及上一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共同作用。

电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的电力需求尤为突出。第一产业用电量持续增长,全年达到1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速高达11.4%,占比稳定在1.4%。第二产业作为用电大户,用电量达到607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9%,其中工业用电量贡献最大,同比增长6.7%。而第三产业用电量则恢复了快速增长态势,全年达到16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占比提升至18.1%,显示出服务业活动的显著活跃。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虽然同比增长0.8%,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为14.7%。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0%,显著快于全社会平均增速,成为电力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增量贡献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3和2.1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达到64.2%和31.5%。

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尤为迅猛,同比增长11.2%,远超制造业整体增速,成为电力消费中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光伏设备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以及充换电服务业,其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高达76.0%、38.8%和78.1%,充分展现了新兴产业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在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我国能源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截至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92224万千瓦,同比增长14.0%,增速较去年显著提升6个百分点。这一增长动力中,新能源发电装机的崛起尤为显著,其总规模首次突破10亿千瓦大关,标志着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

具体而言,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降至39.9%,同比减少了4.1个百分点,显示出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正逐步下降。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装机则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已达到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6%,成为推动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力量。

从发电量来看,2023年全国发电量达到945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尽管水电受年初水库蓄水不足及降水偏少影响,发电量同比下降4.9%,但火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加的推动下,发电量快速增长,两者合计发电量同比增加2801亿千瓦时,占全年总发电量增量的46.1%,显示出新能源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贡献日益增大。

此外,电网输配电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跨区、跨省配置电能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公用变电设备容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分别增长了4.6%和5.7%。同时,全国跨区输电能力保持稳定,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9.7%,这为我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电力投资与建设领域,2023年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与转型。全国主要电力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5502亿元,同比增长24.7%,显示出电力行业强劲的发展动力。其中,电源工程建设投资更是激增37.7%,达到10225亿元,占总电力投资的66%,彰显了电力行业对清洁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

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的增长尤为显著,占比高达89.2%,同比增长39.2%,这标志着我国电源投资正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具体来看,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均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太阳能发电投资,同比增长高达50.7%,成为推动电源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新增发电装机方面,新能源新增装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067万千瓦,同比增长86.7%,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大关,占同期全国总新增装机的58.7%,增速更是高达146.6%。风电新增装机也实现了97.4%的同比增长,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合计占比达到79.2%,充分展示了新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快速崛起。

与此同时,电网投资也持续提升,为电力的可靠输送和区域间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277亿元,同比增长5.4%。电网企业不仅加强了重点输电通道的建设,如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全容量投产,还注重农网巩固与提升配网建设,110千伏及以下等级电网投资占比达到55%,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的覆盖率和可靠性。

可以看到,2023年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新能源发电投资与新增装机均实现了快速增长,电网投资也持续提升,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