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取得瞩目成就 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外贸规模屡创新高,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齐头并进,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开放范围、领域和层次持续拓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货物贸易稳定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货物贸易成就辉煌,贸易规模由小到大,外贸竞争力由弱到强,截至2023年,已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对全球贸易的稳定作用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对外货物贸易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195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11.3亿美元。20世纪50—60年代,我国货物贸易规模有所扩大,年均增速为6.9%。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环境出现积极变化,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外贸易获得较快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0年的45.9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的206亿美元,年均增长20.7%。
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货物贸易规模稳步扩大。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紧抓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2004年、2007年、2011年货物进出口规模分别突破1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和3万亿美元。1979—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86.4倍,年均增长16.6%。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全力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59360亿美元;2013—202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增速高于同期全球货物贸易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前,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较小,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低,到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占国际市场的0.8%。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和位次逐步提高。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国际市场的比重提升至8.7%。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国际市场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0%,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此后除个别年份外我国一直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国际市场的12.4%。
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体系尚不健全,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商品主要是机械设备等工业制成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足20%,1978年提高到46.5%,该比重持续稳定提高,2023年已达到95.1%,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进口商品从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同步发展。20世纪80—90年代,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与初级产品进口额的比例年均约4.5倍,2012年这一比例降为1.9倍,2023年进一步降为1.4倍。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日益进步,我国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也不断优化,从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1980年为7.8%,1990年、2000年先后达到17.9%和42.3%,2023年进一步提高到58.5%,为外贸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同时,随着我国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口结构也呈现积极变化,高端技术装备、核心零配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口比重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23.3%提高到2023年的26.6%。
贸易伙伴更加多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1951年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52.9%。之后我国持续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贸易伙伴逐渐增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伙伴发展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形势,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贸易伙伴向多元化发展,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伙伴已扩展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韩国等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入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与各国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共享区域开放机遇,国际市场布局逐步优化,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激发了新兴市场活力,促进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我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114个国家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是其中6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由2013年的10.1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19.5万亿元,年均增长6.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9.3%提高到46.6%。我国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进出口额也大幅增加,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2.2%和2.7%提高到2023年的4.7%和8.2%。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从无到有,进出口规模日益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制,持续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作为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更为强劲。
改革开放前,我国服务贸易仅局限在少量对外技术援助和来华旅游服务。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夯实服务业基础,稳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9331亿美元。1983—202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年均增长13.8%。其中,服务出口额增长142倍,年均增长12.9%;服务进口额增长272倍,年均增长14.7%。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贸易以运输和旅行等传统服务为主,20世纪80年代传统服务在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平均值超过80%,之后这一比重逐渐下降,但仍维持在50%以上。运输服务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82年的51.6%下降至2023年的27.7%,旅行服务所占比重由1982年的19.4%提高至2023年的22.6%,是我国传统服务贸易的两大支柱。
随着我国服务业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服务领域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金融、保险、电信、文化教育、管理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加快,进一步拓展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1982—2023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由10.1亿美元增加到3859亿美元,年均增长15.6%,增速快于传统服务贸易2.7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平均为24.1%,2000年至2019年这一平均比重提高至32.5%,2020年至2023年又进一步提高至42.9%。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国家统计局报告提到,1979年,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开启了我国对外投资序幕。但政策提出初期,只有少数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规模很小,1982—2000年,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278亿美元,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仅14.6亿美元。
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走出去”战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更多机遇,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较快发展。2001—2012年,我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51亿美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1478.5亿美元,是2012年的1.7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居全球位次从2002年的第26位提高至2012年的第3位,自此连续12年居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前3位。
随着国家“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2003年,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商务服务业四个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上。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覆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个行业的投资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90%左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中居于首位。
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仅4家企业获批承接对外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金额很小,1979年仅0.3亿美元。2000年开始对外承包工程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形式,得到快速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新签合同额由2000年的120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1565亿美元,增长了12.1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承包工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带动我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64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69%。
国家统计局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为我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何 珺)
- 04-15我国将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 04-07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
- 08-20唐山:老工业城市“蝶变..
- 06-04?王志军:我国工业总体..
- 07-21中国对外开放还有潜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