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与数据工作的创新实践密不可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具体如何实践?作为数据主管部门,国家数据局给出了清晰的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算法、算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3个基本要素。这三者相互独立又深度协同,共同按照规模定律推动人工智能的迭代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
刘烈宏说,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接下来首先要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在中国,电力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西部的绿电资源。”
过去一年,国家数据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大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协调推进算力建设与能源设施协同布局。今年底,将实现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过80%。
其次,要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刘烈宏提到,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人工智能时代,Token作为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单元,可以理解为一个单词、一个字或者一个符号的片段。有关机构研究表明,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为1千亿个,现在每日消耗量已经达到10万亿级,1年增长了100倍。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的落地,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化普及的关键一环。
“基于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我们将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刘烈宏强调,“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要进一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最后,要持续推进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是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当前,全国数据系统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高质量数据集也已经开始在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有关研究表明,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量同比增长20%,数据流通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30%。
刘烈宏指出,要逐步完善数据市场规范,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细化流通交易规则,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降低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性成本,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行动。(何 珺)
- 03-11工信部组织开展算力强基..
- 12-25?中国信通院栗蔚:未来..
- 10-24《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
- 07-06?呼和浩特:立足“东数..
- 07-04工信部:我国算力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