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施耐德电气:用数字化“透视”制造全流程

日期:2017/11/2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如今,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不断地推动着众多行业的转型升级。“将互联互通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时时采集与分析加工,让数据变得简单易懂,在正确的时间提供给正确的人,以实现有效的决策。”在李凯看来,这种结合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度服务制造业的举措将是大势所趋。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已开始革新求变;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已成为众多工业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无疑,新机遇的涌现,吸引了众多致力于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涌入市场。其中,施耐德电气于2年前在中国首设“智能制造业务”单元,凭借自身在能源管理与自动化系统领域丰富的行业积淀、领先的技术与产品及解决方案,结合其推出的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TM架构和平台,施耐德电气正加速用“透明”智造,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1月8日,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负责人李凯在上海接受了《机电商报》记者的采访。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负责人李凯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负责人李凯

三大举措

“实现‘智能制造’的第一步,是要让工厂的业务、数据、决策变为‘透明’可视。”李凯首先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应对如今小批量、定制化、快速响应等消费趋势,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以及提升质量水平等已成为当前制造型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工厂的“透明”能让各种提升成为可能。“我们推出的‘透明’智造解决方案,锁定精益生产、自动化、数字化三者有机融合,借助行之有效的节能增效解决方案,让工厂运营和能源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的诉求。”

据他介绍,施耐德电气首先在详尽了解企业的痛点及需求后,遵循“先医后药”的原则,帮助客户规划智能制造实施的蓝图和路径。“这需要具有深厚的行业积累,才能够洞察生产运营的全流程。”李凯举例道,如过程工业制造,其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主要面临的是如何更为环保地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离散制造则是生产运营管理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施耐德电气所擅长的。

“在此基础上,第二步,我们会先从软件平台搭建着手,再匹配相应的硬件设施。”李凯认为,“先软后硬”的理念不仅能实现客户工厂生产与业务的全面数字化集成,在让工厂运营全程纤毫毕现的同时,还能将实施过程中因调整所产生的费用尽可能降至最低。“最后,通过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和人的协同,来保证高效的生产执行力。”

不难发现,借助三大举措,施耐德电气希望打通生产流程中从用户到供应商以及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让客户尽享智能化的价值。据李凯介绍,新一代的智能工厂可实现端到端全程数字化追溯,不仅使得生产制造过程一目了然,订单可自动转化为生产计划,还能实现对人员、设备、物料的智能调配;而借助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系统,从研发、生产制造到远程服务,能够实现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

正是基于将数字化构想付诸实践,施耐德电气的“透明”智造解决方案已在中国开花结果。凭借全套自动化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优化算法、互联互通系统以及专家工程服务,施耐德电气成功助力宝钢股份热轧智能车间行车操作实现了无人化值守和数字化运营,不仅将平均日产量提高了15%~30%,还大幅提升了供应链管控和分析决策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在新松机器人公司,施耐德电气的PacDrive3平台和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等,助力其成功打造出世界一流的Delta3机器人产品以及可持续的工厂运维模式;而通过基于EcoStruxureTM架构和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施耐德电气助力恒天然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乳品厂之一。

探索前行

早在1997年,施耐德电气就率先提出“透明工厂”这一前瞻性的理念。“当时通过以太网,将现场设备、控制设备与管理系统无缝集成,使得硬件设施变为‘透明’。”李凯告诉记者。

如今,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不断地推动着众多行业的转型升级。“将互联互通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时时采集与分析加工,让数据变得简单易懂,在正确的时间提供给正确的人,以实现有效的决策。”在李凯看来,这种结合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度服务制造业的举措将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中国各行业发展阶段不同的客户需求,李凯表示,智能制造面临最大的挑战来自人的观念转变。“调整改变原有运营模式中的生产流程与人为习惯,只有借助新技术手段让效果短期内呈现,才最具说服力。”他同时坦言,智能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新技术架构的大量导入工业制造领域,要保证其实用性和领先性,不仅需要时间与细致,更需要耐心与坚持。“安全与可靠依然是所有方案的重点所在。”李凯讲道。

如今,作为重视立足当下市场需求的施耐德电气,已着手未来相关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的探索与研究。“这样可以从容应对未来制造业的挑战。”据李凯介绍,施耐德电气下一步研发方向:一是如何保证海量数据采集的精准性和系统的兼容性,二是实现系统自我学习的数据加工与分析。

不仅如此,面对在华26家涵盖库存类、订单类、定制化等工厂生产制造模式不一的特点,施耐德电气已计划进行因地制宜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积累更多的“透明”智造解决方案的实践和经验,以便在未来不断进行完善与提升。(韩建新)


记者手记

作为施耐德电气面向中国智能制造的窗口,“智能制造业务单元”不仅是施耐德电气紧跟《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中国首创,也是其多年来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策略的又一次落地。

李凯表示,“智能制造业务单元”定位于专注生产制造过程、致力于成为生产运营专家,其坚守的是“以客户为导向”、“与客户共成长”、“坚持长期服务”的宗旨。“其实,我们部门更多的业务是考虑客户二三年的事情,即提供给客户下一步怎么走,如何尽快从智能制造中获益。”李凯指出。他同时坦言,虽然得到集团各个业务部门的鼎力支持,但是对于这个年轻部门,未来更多的是需要扎根行业中,去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将市场与客户的需求理解得更为透彻。

面对市场上不同厂家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李凯表示,“目前,这一行业尚处于起跑阶段,所有的企业仅仅刚刚听到发令枪声,在这个百家齐放的阶段,每家公司所擅长的各有千秋,我想,未来融合与共享或许是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