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朱森第谈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中国制造2025”

日期:2018/04/2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中国制造2025”实施3年来,表征制造强国的多项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内资、外资企业都积极参与,且不少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的自动化业务因此大幅增长。而一些国外组织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不乏臆测和推断,其逻辑和推理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公开撰文阐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背景和实施成效。

他在文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实施3年来,表征制造强国的多项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内资、外资企业都积极参与,且不少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的自动化业务因此大幅增长。而一些国外组织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不乏臆测和推断,其逻辑和推理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

朱森第说,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

朱森第表示,“中国制造2025”实施3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各方面、各地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进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得以加强,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提速,一些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表征制造强国的一些指标,如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制造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指数),2016年与2012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朱森第说。

他举例道,中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制造业研发创新,2015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2.01%,近5年来首次超过2%。在推进智能制造中,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通过实施制造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耗降低10%,充分显示了这些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精神。同时,这些企业还带动了尚处在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的制造企业。

他还强调,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论国有、民营抑或内资、外资,都积极参与其中。不少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自动化业务因此大幅增长。而且,国外品牌的智能制造装备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也是有目共睹的。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16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销量42963台,同比增长25.2%,与上年度相比,增速加快19.1个百分点。平面多关节(SCARA)机器人销售9553台,同比增长51.9%。这两类产品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分别为78.5%和88.7%。

“与其说是企业的性质或是‘中国制造2025’的指向性而影响其市场准入,不如说是企业的实力与服务水平影响其在中国的市场状况。”朱森第说。

他认为,“中国制造2025”实施和推进所取得的成效,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各方的支持下奋发图强的结果,是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而积极吸纳、融入各类高新技术的结果,是多年技术创新积累而发力的结果,是在开放的环境下与国外相关企业开展平等互利双赢的合作的结果。

“一些国外组织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不乏臆测和推断,其逻辑和推理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结论自然是片面的、双重标准的。”朱森第表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华301调查报告,多处提到“中国制造2025”,但遗憾的是调查报告充斥了违背事实的推理,与“中国制造2025”的主张和部署不符。

朱森第指出,这一调查报告置世贸组织原则于不顾,单边主义发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1300个单独关税项目产品,包括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机械产品在内,加征25%的从价税。这一行动,固然对清单所列这些产品在美的竞争力有所影响,特别是对生产这些机械产品的中国企业,可能带来竞争力削弱、订单减少、经营困难等问题。但中国的回应,对美国相应的产业带来的影响或许更甚。(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