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突破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阻力?

日期:2019/07/0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为帮助地方政府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改造工作,赛迪智库提出了促进智能化改造的4种模式:一是依托产业集群,进行细分领域的智能化试点;二是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合同智能化管理”;三是推行工业云,建立数据泄密保险制度;四是建立智能制造联盟,打造地方制造业“智能化淘工厂”。

智能化改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近日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存在瓶颈障碍,主要包括改造成本高、智能化人才短缺等。

为帮助地方政府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改造工作,赛迪智库提出了促进智能化改造的4种模式:一是依托产业集群,进行细分领域的智能化试点;二是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合同智能化管理”;三是推行工业云,建立数据泄密保险制度;四是建立智能制造联盟,打造地方制造业“智能化淘工厂”。

资金和人才阻力

当前,不少地方政府都致力于帮助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和智能化改造。从赛迪智库对江苏、浙江地区的实地调研看,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智能化改造一次性投入过高,二是智能化改造后企业存在后顾之忧,包括专业人才短缺、设备维护跟不上、数据泄露等担心。

首先,智能化改造成本高制约了企业的改造意愿。从实际改造意愿看,大企业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高于民营企业。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缺乏、资产规模小、持续经营能力弱等问题,一些企业只能依赖自有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加之投资回报期较长,企业对改造成本及改造成效回报极为敏感。而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力推智能化改造必须先解决企业改造资金问题。

其次,智能化人才缺失让企业对智能化改造产生顾虑。智能化改造涉及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刚开始大规模智能化改造,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以数据分析为例,如果企业没有数据分析师,就可能造成研发成果难以投产或研发周期过长等问题,而在传统企业中并未设置这一职位。

再者,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后担心智能设备的维修服务跟不上。以机器人产业为例,目前机器人企业通常会在全国或某区域设置售后网点,但难以实现售后服务全覆盖。在调研中,有企业表示,智能化改造前,通过加班等激励措施可以组织工人进行弹性生产;而在智能化改造后,一旦生产设备故障或市场出现变化,就可能因维修服务跟不上导致更大的生产损失。

第四,工业企业对于上云安全存在顾虑。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正在发展工业云服务,通过云服务可极大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成本降幅甚至能超过一半。但同时,仍有不少企业担心上云后会泄露商业机密和技术机密,目前还处于观望中。还有部分企业比较关注上云后的业务连续性问题,担心由于供应商的原因(如安全漏洞等)致使云平台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到自身业务的连续性。在过去几年里,亚马逊AWS、苹果iCloud、阿里云等云服务提供商都曾出现过宕机事件,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此外,由于云服务的相关监管政策不明朗,一些特定行业企业对上云业务的合规性还存在顾虑。

最后,重构原有业务系统的难度较大。大多数企业的业务系统都是历经多年积累后构建而成,业务软件和数据通常是以传统架构进行设计的,向云端迁移势必导致业务架构的大幅度改变,需要对自身业务系统进行重新梳理,并协调其中的复杂利益关系。企业从单体架构转向微服务架构,其过程耗时耗力且技术难度较大,企业原有IT开发和管理人员可能难以胜任。

新模式探索

由此可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源于技术、经济、制度等各方面因素。针对调研结果,赛迪智库提出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4种新模式。

模式一,依托产业集群,进行细分领域的试点。依托产业集群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智能化改造成本过高的难题。企业进行智化改造往往属于定制化服务,设备和服务价格较高,大量中小企业会因此放弃改造。产业集群特别是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其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往往很相似,这就为智能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带来可能性。一旦实现了标准化,智能装备和方案的价格会大幅降低,特别是在智能化软件方面,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如汽车前桥、钢球、密封件、集成电路封装等产业集群,是我国工业经济的末端基础。在这些细分产业集群中开展智能化示范试点,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和推广应用,同时也符合智能制造示范试点要求。此外,依托细分产业集群,还可以帮助智能设备、服务提供商降低售后服务成本,缩短售后服务时间。

模式二,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合同智能化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模式,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投资方式,在全国各地已有很多成功案例。智能化改造和节能改造有相似之处,前期投入都较高,不少企业明知有益但限于成本高而选择放弃。因此,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可借助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营模式,采取先改造后收益的方式,即智能化设备提供商和方案提供商先帮助企业改造,改造后企业节省的部分成本可以用作供应商的服务费用和设备费用。

考虑到设备和方案提供商会因此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可联合各类投资基金,或政府引导使用过桥贷款、应收账款担保等方式,提高设备和方案提供商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降低中小微企业改造失败的风险,政府可遴选一批有实力的智能化设备和方案提供商名单,同时给企业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

模式三,推行工业云,建立数据泄密保险制度。工业云是解决企业智能化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发展工业云涉及数据安全问题,这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数据泄密问题极为严重。相关报告显示,国内96%以上的Android手机应用会获取用户的手机隐私权限,25%以上的Android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消费领域尚且如此,工业领域因涉及商业秘密和技术机密,企业对上云自然更为谨慎。因此,可考虑把保险制度引入工业云服务中,一旦出现数据泄密,企业可以得到应有赔偿,此举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企业的顾虑。

模式四,建立智能制造联盟,打造地方“智能化淘工厂”。企业智能化改造需要引导,同时也需要倒逼。地方政府可以“推拉”并举促进智能化改造,比如,对于不积极改造的企业,可在土地使用费、水电费等方面,设置差别化政策;对于积极改造的企业,酌情予以奖励。在上述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还可打造智能制造联盟,鼓励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加入联盟。联盟内成员类似阿里的“淘工厂”,可以利用联盟的网络平台,进行全国、全球接单。这种“智能化淘工厂”的模式能利用网络对各种生产需求实现大小批量的快速试单和快速翻单。未来,与智能化相关的产业政策等都可依托这类平台制定实施,届时产业政策对智能化的支持将更加公平,受惠企业也将更多。(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