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或达25%

日期:2019/12/10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1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件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总体部署等内容。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文件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总体部署等内容。

征求意见稿反映了对新能源汽车前景更为看好,并明确了纯电动汽车的主流地位。根据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愿景,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而在10月的网传版本中,对于2025年的目标占比是20%。

绘就未来15年蓝图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产销量、保有量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电动化跻身世界前列,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共享化应用市场孕育兴起,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也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征求意见稿提到,随着汽车产业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基于上述发展趋势,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愿景: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我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由此可见,纯电动汽车的地位在中短期仍然重要。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此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征求意见稿描绘出新能源汽车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网传版本不同的是,《规划》意见稿将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从此前网传版本的20%提升至25%,同时去掉2030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日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公开发言时透露,对于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大家主要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否恰当。部分行业人士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业态来说,把阶段性目标定高有利于拉动产业的高速发展,但也有观点不赞成将目标设定得过于激进。

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为实现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开放合作。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的表述。一方面,要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

另一方面,要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和控制基础平台等技术瓶颈,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但征求意见稿重新定义了“三纵三横”,之前的“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为了保障政策落地,征求意见稿还提出5条保障措施。一是深化行业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多部门、跨地区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新技术豁免机制,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建立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

二是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保险等支持措施。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道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加快完善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数据使用等政策法规。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适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编制行业紧缺人才目录,优化关键领域学科布局,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树立正向激励导向,实行股权、期权等多元化激励措施。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人员开发新能源汽车领域高价值核心知识产权成果,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和打击力度。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强专利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建立互利共享,合作共赢的专利运营模式。

五是加强组织协同。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加强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在政策规划、标准法规等方面的统筹。各部门要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根据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何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