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 我国充电桩新增投建量仍在低位
4月10日,中汽协在月度信息发布会上公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3月比2月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简称“公共桩”)1万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充电桩新增投建数量依然保持在低位,疫情对充电运营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
截至2020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桩54.2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1.9万台、直流充电桩22.2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从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桩约1.3万台。
报告称,我国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等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4.0%。
与此同时,公共桩的充电量集中度也较高,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福建、陕西、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湖南、山西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同样有较大占比,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据统计,2020年3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2.9亿千万时,较上月回升1.2亿千瓦时,虽然环比增加67.8%,但同比减少11.7%,。由此可见,疫情对充电运营行业影响仍在持续。
此外,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的集中度也很高。截至2020年3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5.3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0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0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2万台。以上8家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合计占总量的88.8%。
从车企随车配建充电设施运行情况来看,联盟内成员单位的采样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3月,在针对105.9万辆车的采样信息中,建设安装私人类充电桩(简称“私人桩”)72.5万台,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有33.4万台,整体未配建率达到31.5%。报告分析,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0.6%。
在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支撑。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进充电设施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充电设施网络,覆盖全国404个城市,并且形成了“十纵十横两环”的充电网络,基本满足了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私人出行等领域的充电需要。2019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总量约为80亿千万时。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必要的配套设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介绍,近年来,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充电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和相关企业。为了支持地方做好充电设施建设,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对地方开展充电设施建设给予奖励性补助,奖励资金由地方统筹使用。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安排奖励资金45亿元。
二是已经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建设的格局。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支持政策,从起初的主要支持购置,逐步调整为中央财政支持购置,地方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以上政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到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数量已达到120多万台,但充电设施仍是短板,主要表现为车多桩少(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车保有量为380多万辆)。”孙光奇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优化充电设施建设的奖补政策,进一步调动地方积极性,加快建设进程,尽快改变车多桩少的局面。
蔡荣华也表示,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下一步国家将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引导相关方联合起来开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内“多车一桩”(即几辆车合用一桩),临近车位共享充电桩等模式,解决居民区建桩难的问题。二是在高速公路、城市和乡村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运用示范。三是加强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一批充电设施建设项目正在陆续开工。从行业协会摸底调查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全年能够完成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新增私人桩逾40万个,公共充电站达到4.8万座。
- 07-04中机联、中汽协发布2018..
- 03-27中汽协:2月中国汽车产..
- 01-24中汽协:2018年我国汽车..
- 11-20中汽协:10月汽车产销量..
- 10-24?中汽协:9月汽车销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