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署多项措施 书写“双碳”新篇
“经过多年努力,北京节能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分别累计下降48%和38%,碳效和能效水平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良好。”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总结了2021年北京市在“双碳”工作中取得的进展,部署“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北京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举措。
瞄准两个阶段目标
在北京市“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定位立足实际,发挥北京市资源优势,围绕“效率引领、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三方面,积极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作出北京贡献。
一是强化效率引领,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能源资源利用从全国领先逐步达到国际先进;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前布局新能源利用、智慧能源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心;三是探索机制创新,推动标准制定、市场机制建设,率先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方案》目标清晰,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保持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安全韧性低碳的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进展,具有首都特点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十五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部分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率先取得显著成效,碳达峰碳中和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0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深化落实多项措施
“《实施方案》具有提振国际低碳转型信心和助力全国实现碳达峰重要意义。一方面,对国际社会发出了‘北京声音’,提振了国际低碳转型信心和行动意愿,体现了作为大国首都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这也是北京对全球绿色复苏的积极推动,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深度脱碳技术,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潮流,积极打造北京的低碳核心竞争力。”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剑表示。
据悉,《实施方案》为统筹北京高质量碳达峰和面向碳中和愿景,兼顾推动北京和助力全国实现双碳转型,部署了多项措施。
第一,深化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二是构建差异化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中心城区要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以低碳化为导向推动城市更新。三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张家湾、宋庄和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样板,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四是构筑绿色低碳全民共同行动格局。
第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推进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围绕新能源利用、智慧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系统、氢能、储能、建筑零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森林增汇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攻关。二是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氢能和储能等产业。三是推动产业结构深度优化。持续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调整退出。合理控制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增长,持续开展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四是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太阳能和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80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左右,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70万千瓦,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3%~5%,市外调入绿色电力规模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到2030年,太阳能和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比重约为15%。
第三,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力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5%。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3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新增热泵供暖应用建筑面积4500万平方米。“十五五”期间,建筑领域碳排放持续下降。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对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监测统计和排放控制,开展示范工程建设。
第四,加强改革创新健全法规政策标准保障体系。着力构建低碳法规标准体系。提升统计、计量和监测能力。建立市、区两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完善二氧化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完善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办法。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开展低碳学校、低碳社区和低碳建筑创建活动。
据了解,未来,在《实施方案》基础上,北京市还将逐步研究制订“双碳”背景下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建筑、交通领域实施方案,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等30项专项政策,形成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定期开展动态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作出北京贡献。(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