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日期:2023/07/24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在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随着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季度环比连续实现增长。在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随着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

据统计,上半年,我国GDP为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亿元,同比增长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0682亿元,同比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1%;第三产业增加值331937亿元,同比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1%。

其中,二季度,我国GDP为3080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1%、39.8%和54.0%,与2017—2019年二季度平均占比相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从环比看,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8%。环比增速连续4个季度增长,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质量继续提高,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整体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依然较高,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效应突出。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二是国内需求持续扩大。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有效发挥优化供给结构作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

三是产业发展继续夯实。在一系列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三次产业持续恢复,发展基础得到巩固。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生产实现丰收,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工业生产延续恢复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快于一季度0.8个百分点。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经济增速。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一方面,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1%,高于第二产业贡献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3%,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消费投资结构改善。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0.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五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新产业成长壮大,上半年,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9%、2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新业态持续活跃,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

六是就业民生得到保障。经济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6月为5.2%,今年以来整体呈现回落态势。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8%,明显快于去年全年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谈到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付凌晖说,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改变。随着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

他提到4点理由。首先,消费的拉动继续增强。今年以来,各方面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为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下阶段,就业形势继续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绿色智能家电等促消费政策显效,将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恢复向好。

其次,服务业向好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尤其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接触型服务业回升明显,对经济增长贡献提升。上半年,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下阶段,居民文化旅游、健身体育等服务性消费需求加快释放,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需求增多,将带动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助力经济稳定运行。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来看,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连续6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再者,新动能发展壮大。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今年以来,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了商业首飞,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智能产品消费持续增加,带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增长,上半年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此外,围绕破解“卡脖子”问题,半导体相关行业制造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9%。从产品来看,一些新材料、智能产品增长较快,上半年航空航天铝材、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3.3%和34.1%。下阶段,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最后,绿色转型成效显现。能源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和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和53.1%,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下阶段,绿色化发展动能充沛,在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同时,将助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付凌晖说,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从全年看,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随着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内需拉动逐步增强、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将继续提升。(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