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7月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日期:2024/08/26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从7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国内暴雨洪涝、极端高温等短期因素带来的扰动,在宏观政策加力实施作用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从7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国内暴雨洪涝、极端高温等短期因素带来的扰动,在宏观政策加力实施作用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3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7月,受部分地区高温多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当月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放缓,但是总体上保持了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制造业投资增长9.3%,都快于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速。

二是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高于全部投资6.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7%和11.9%。

三是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7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比上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8%,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7%,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9.3%,制造业投资支撑因素继续增强。

四是设备更新投资增长较快。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0%,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0.7%;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

五是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1—7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刘爱华说,目前“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2023年政府增发国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将持续释放。同时,企业效益的逐步改善也有利于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的不断恢复。总体来看,下阶段投资对稳定增长、优化供给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消费需求延续恢复态势

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7月消费需求延续恢复态势,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6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上个月为下降0.1%。

在消费领域,亮点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商品零售有所加快。7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6月加快1.2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10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

二是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1—7月累计,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1个百分点。国铁集团数据显示,在暑期旅游旺季带动下,1—7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达到2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达到9455亿人千米,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0.6%,均创历史同期的新高。

三是新型消费不断拓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新趋势,从7月数据看,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7%。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6.9%。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正在成为新增长点。1—7月,限额以上单位高能效等级家电、智能家电零售额增速近两位数,明显快于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的平均水平。

四是线上消费占比稳步提升。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下,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7%,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5.6%,占比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围绕促消费作出具体部署,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特别是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随着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和意愿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消费市场恢复的基础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PPI同比下降

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2%,降幅均与上月相同。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0%。

刘爱华分析,从同比来看,PPI的结构性变化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黑色金属、非金属和装备制造相关行业价格下降是PPI同比下降的首要原因。由于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建筑施工,水泥、钢材等建材需求仍然偏弱。7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下降5.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3.7%。与此同时,受市场需求偏弱的影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2.6%。

其次,国际输入性价格传导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同比继续有所上涨。7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这4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7%、4.3%、0.3%和10.6%。

再者,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带动部分消费品制造业价格同比有所上涨。7月,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价格同比涨幅均在0.2%~4.7%之间。

从环比来看,原材料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石油、汽车相关行业价格则由降转涨。

刘爱华说,未来一段时期,影响PPI的因素依然较多。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内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之中,建材相关行业需求仍然偏弱。另一方面,从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看,翘尾对PPI的下拉作用接下来将有所减小。综合来看,下半年PPI同比降幅有望逐渐收窄,但也不排除有不确定性因素,部分月份可能还会出现波动。


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刘爱华表示,从7月主要指标数据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了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变乱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显现,不同领域之间发展出现分化,还有高温、暴雨、洪涝等短期因素也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扰动。

展望下阶段,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我国经济发展仍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从生产端看,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以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稳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产业提质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和新优势,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1—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6和0.9个百分点;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绿色产品都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产品竞争力提升也在带动外贸增量提质,前7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达到5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船舶等产品出口都实现快速增长。经济的新增长点逐步形成,有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

从需求端看,市场潜力、政策效力有望带动国内需求继续恢复。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当前正处在消费潜力加快释放的时期。

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逐步落地实施,加之接下来中秋、国庆等假日到来,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投资方面,“两重”建设项目提速建设,短板领域、薄弱环节、新领域新赛道投资增势良好。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4%,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8%,随着项目持续推进,投资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刘爱华说,总的来看,尽管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仍是有利条件占优,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发展和转型中的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