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企业家云集苏州 释放了哪些信号?
11月18日,2024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家峰会在苏州市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如何突破高端供给和应用不足的瓶颈?如何发展智能化,抓住“弯道超车”的机遇?如何破除行业“内卷”,走出低价竞争困局?这些话题在此次峰会上频频提及,与会者不仅洞察现状,也给出了良方。
记者了解到,中国机器人企业家峰会是我国机器人行业的高端交流平台,自2015年创办至今,已成为机器人业内专家沟通信息、交换观点、共商产业大事、形成行业共识的重要会议。此次峰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理事长、黄河机器人创新院院长曲道奎主持。
高端供给和应用不足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端领域的供给和应用仍存在不足,这一现象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也是此次峰会聚焦的话题之一。
新时达总裁梁锐直言:“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整体向好,但在汽车整车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提高。”珞石科技副总裁宋斌也表示,“现阶段,国产机器人在汽车‘四大工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在汽车制造生态上仍处于落后阶段。”
谈到如何实现机器人在中高端市场的应用落地,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的观点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市场的可用度、用户的可信度”,
梅卡曼德联合创始人付翱提出“要加强机器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上海图灵机器人副总经理戴锡春则表示,“应用端对工艺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注重机器人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整机性能,推动在高端市场的应用。”
新技术孕育新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突破,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成为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着力点。
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指出,机器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技术的融合体,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是机器人的必然趋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熊蓉表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使得技术突破与行业应用充分结合,能够支撑行业竞争,快速响应市场。遨博董事长魏洪兴认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机器人操作更加简单,生产更加高效,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技术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已经进入应用验证期和技术突破期,但在商业运营模式、产品蓝图构建以及供应链对接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五八智能副总王新科说。
来自东风汽车集团的企业代表陈思井也提到了眼下最热门的人形机器人。当前,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汽车工厂,但整体智能化程度较低,从事工种较为单一,通过与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将大幅提升。
“人机共融与脑机接口可能是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强调。
内卷加剧利润缩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副秘书长李晓佳发布的一组数据引发热议——2024年1-10月,机器人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而利润同比下降54.2%,行业整体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上海振华重工副总工程师赵斌表示,近年来,行业“内卷”导致无序价格竞争,利润空间被挤压,影响了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果产业处于长期不盈利或亏损的状态,将给进一步发展带来严重危害。”魏洪兴对低价竞争表示担心。华数机器人副总经理杨林也认为,“内卷”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降低成本,最终难以保证质量要求。
如何破除“内卷”?朱森第给出的答案是,企业应当从“内卷”转向“外协”,从竞争转向竞合,加强精益生产、精益管理。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
在全球自动化需求增加的同时,机器人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机器人企业出海面临着标准认证成本高、周期长、交付时间严格等问题,”海康机器人副总裁徐志军建议,要加强国内与国际标准的互认,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同时,他也提到,地缘政治、技术封锁等因素使得国产品牌在走出去时较为被动。
其他企业家也纷纷支招。杨林说,要不断革新机器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付翱表示,企业要在国内率先形成成熟应用,而后“由内及外”将应用场景布局到海外市场。环动科技董事长张靖认为,出海要“抱团”,要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出海。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指出,国外用户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等有较高要求,企业自身要明确海外发展策略,建立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调试、维修、维护等服务。
- 11-01朗驰欣创亮相2024北京国..
- 06-28第九届“创客中国”智能..
- 06-282023机器人行业TOP企业..
- 01-30两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到..
- 12-18朱森第:应用牵引双轮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