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工信部等三部门: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

日期:2025/01/15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近日,为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积极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实施《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近日,为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积极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实施《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工业是氢能应用的重点领域。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氢冶金可实现规模化应用,全球年用氢需求达到660万~1400万吨;绿色甲醇、绿氨的年用氢需求超过4800万吨。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节能降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约2.3%,占全球产量1/3左右。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巨大。据有关单位测算,截至2024年6月,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突破10万吨/年,在建及规划产能约800万吨/年。

随着氢气生产平稳增长,氢能示范稳步推进,清洁低碳氢应用更加多元。我国氢能应用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先导,逐步向冶金、化工和船舶等行业领域拓展。河北张家口、广东湛江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冶金,新疆库车万吨级绿氢耦合炼化等项目陆续运行,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绿色合成氨、合成甲醇,以及航空煤油等技术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氢能装备持续升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成熟,催化剂、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实现量产,碱性电解槽大型化、高效化发展持续推进。截至2023年底,水电解槽相关企业超300家、产能达到38吉瓦。大功率长寿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要求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积极推动试点示范。

此次《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和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和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聚焦氢冶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电融合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多种应用场景,方案提出30项具体工作任务。例如,鼓励钢铁企业充分利用焦炉煤气、化工副产氢等氢源,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利用比例;高质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车辆推广和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产品迭代开发应用等。

“要扎实推进重点任务,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人重点分析了以下3个方面。

首先,拓展多元应用场景。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工业副产氢就近消纳,扩大清洁低碳氢供给。支持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化应用,遴选推广氢能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材料。支持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开展氢能供给及消纳相结合的一体化应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氢能综合利用效能。

其次,加强技术装备攻关。着力提升高效制氢电解槽、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高压氢气储氢容器等重点产品性能指标和批量化生产能力,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加快突破纯氢冶金、合成氨宽负荷柔性生产工艺和氢电耦合全流程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工艺。

再者,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制定水电解制氢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培育氢能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氢能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清洁低碳氢认定、多元化应用等标准制定。

在保障措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统筹资金、项目、政策和标准等要素资源;对符合条件的氢冶金等低碳前沿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产能延期置换政策支持;研究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就近消纳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削峰填谷等措施降低制氢成本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氢能重大技术装备和材料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制定实施水电解制氢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发布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培育氢能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