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25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30%左右

日期:2022/04/1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推进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将有利于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推进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将有利于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16年,我国曾推出过《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对照新旧两个版本发现,此次发布的新版本《指导意见》明显加强了电能替代的力度,对于高耗能产业这类受到能源价格影响较大、替代难度更高的行业,也提出了方针和目标。另外,新版《指导意见》还多次提及综合能源服务的相关内容,这表明综合能源服务未来将会是电能替代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的重要抓手。

提升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

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用户参与电力系统灵活互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有利于提高我国电气化水平,扩大电力消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电能替代的目标:“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政策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完备、市场模式成熟、智能化水平高的电能替代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30%左右。

“十三五” 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并取得显著成效,为能源清洁化发展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重要贡献。《指导意见》提出,为了持续提升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将重点实施以下6项举措。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电气化。服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钢铁、建材、有色和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及其它行业铸造、加热、烘干和蒸汽供应等环节,加快淘汰不达标的燃煤锅炉和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密炉,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和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二是深入推进交通领域电气化。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推动公路交通、水上交通电气化发展,助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在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和物流配送等领城,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

三是加快推进建筑领域电气化。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在现有集中供热管网难以覆盖的区域,推广电驱动热泵、蓄热式电锅炉、分散式电暖器等电采暖,同步推进炊事等居民生活领域“煤改电”,助力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清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冷热联供技术,采用电气化方式取暖和制冷。

四是积极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电气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推广普及农田机井电排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集约化育苗,发展生态种植。在种植、粮食存储、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推广电烘干、电加工,提高生产质效。在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田头预冷、贮藏保鲜、冷链物流。

五是加强科技研发创新。重点推进电能替代相关新材料、新装备等基础技术研究,在关键技术、核心装备上取得突破。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等产业创新升级,加强船用大功率、大容量电池组研发,加快行业特色应用。坚持标准先行,推进电能替代设备、接口、系统集成、运行监测和检验检测等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与其它行业标准体系、国际标准体系的衔接。

六是着力提升电能替代用户灵活互动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在实施电能替代过程中,加强电力系统与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农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多元储能技术,提升负荷侧用电智能化水平和灵活性,促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进“电能替代+数字化”,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通信控制技术,为实现电能替代设施智能控制、参与电力系统灵活互动提供技术支撑。

推进“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鼓励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搭建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建筑综合能量管理和工业系统能源综合服务,促进用户积极主动参与需求侧响应,更多消费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

不断完善电能替代支持政策

《指导意见》指出,要顺利完成我国电能替代目标,就必须完善电能替代的各项支持政策。《指导意见》提出,首先,要加强规划统筹衔接。将电能替代作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举措,推动电能替代与相关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制定电能替代发展目标,协调推进电能替代改造工程,保障电能替代配套电网线路走廊和站址用地等需求。

其次,增强电力供应与服务保障。在电力供需分析与电力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电能替代用电需求。鼓励电能替代用户配置储能装置,增强自身电力保障能力。加强配套电网建设,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提升配电网运行灵活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电力调度,提升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对新增电能替代项目,电网企业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红线外供配电设施的投资建设。不断完善电能替代项目报装接电“绿色通道”服务,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鼓励同步推进用户侧具有分时计量条件的计量表计改造。

再次,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电能替代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拓宽电能替代项目融资渠道。利用现有的财政补贴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电能替代项目给予支持。鼓励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在电能替代方面开展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合作。

最后,完善价格和市场机制。深化输配电价改革,将因电能替代引起的电网输配电成本纳入输配电价回收。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引导具有蓄能特性的电能替代项目参与削峰填谷,根据本地电力供需情况优化清洁取暖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当拉大峰谷价差,延长低谷时长。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采暖用电的市场化竞价采购机制。(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