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国家发改委“圈重点” 为企业节能“体检”

日期:2024/05/28   来源:机电商报   
  摘要:目前,一些重点用能单位还存在能源管理水平偏低、能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用能设备能效水平低下等问题,节能降碳空间巨大。

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近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现场发布并解读了《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介绍以能效诊断促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有关安排。

重点用能单位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年综合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法人单位。我国共有重点用能单位约2万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70%,是落实节能降碳政策、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的重要主体。

“十一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对相关单位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落实节能管理措施、加强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提出明确要求。

然而,目前,一些重点用能单位还存在能源管理水平偏低、能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用能设备能效水平低下等问题,节能降碳空间巨大。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全面摸清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此次发布的《通知》布置了4项重点任务: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梳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绿电绿证交易、主要产品及生产线、主要用能设备等信息;对标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等标准及政策要求,摸排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对标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摸排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建立并滚动更新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清单,形成改造计划、明确改造时限。

能效诊断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监察执法、第三方能源审计和诊断服务、能耗在线监测等4种实施方式。

一是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按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督促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及时编制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二是依法依规实施节能监察执法。按照《节能监察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节能法规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察。

三是因地制宜开展第三方能源审计和诊断服务。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节能服务企业等专业化力量,支持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第三方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对能效诊断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四是强化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提高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发挥电网企业电力数据优势,积极开展以电力数据为基础的能耗监测分析。

《通知》不仅指明了方向,更在落实上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为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发挥牵头作用,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协调与指导。通过实施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和季度更新项目储备清单,有效促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同时确保中央预算内投资精准支持关键项目。在监督管理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定期调度分析各地区工作情况,并将结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

《通知》还明确了两个关键时间节点,要求在2024年8月底前和12月底前完成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的建立与摸排工作,确保节能降碳工作有序推进。 (夏小禾)